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24
星期三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独家 -> 标准经纬
离婚傍名校,变态教育何时了?
时间:2014/4/21 16:12:49 作者:古月三青 浏览次数:1065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这两天,南京的一些学生家长特别忙,就为一件事儿:给孩子办理户口挂靠或者落地。而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孩子的户口在名校所属辖区,这样孩子就能上一个好学校了。事情的起因,就是南京市正在进行的“小升初跨区借读生回户籍所在区教育局登记报名”。一些户籍不在名校学区的家长,纷纷给孩子的户口找个好地方。个别学生家长甚至是不惜用离婚的方式,来达到孩子上名校的目的。(4月20日中国广播网)
  用“假离婚”换取孩子入读名校的资格,听起来既可恨又让人心酸。近年来,离婚一事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寄望”:为了不被限购、为了多拿点拆迁补偿、为了孩子能入读更好的学校。这不,现在为了迁回学区房的户口,还能“突击离婚”。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婚姻的神圣。为入名校假离婚,功利意味甚重。在道德上,婚姻仿佛变成一种工具,仿佛是名校的敲门砖,这无疑是对婚姻的亵渎。除了道德上的问题,“假离婚”也面临着法律的漏洞。“假离婚”到假戏真做、人财两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南京鼓楼区孩子家长出现持离婚证报名的现象,不过是应对禁止跨区择校的严规,钻户籍管理的空子,离婚后把户籍挂下名校学区的父母名下,留下选择名校的“根”。不变的择校,变的只有种种假象,既道出“名校独大”的根深蒂固,同时,也反映出促进教育公平条件门槛式管控治标不治本。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应该把教育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是,地方政府基于教育政绩的需要,并不愿意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建设,因为名校基础本来就不错,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容易出成绩,而薄弱学校投入欠账多、见效慢。地方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名校身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举全市之力”建设XX学校的标语,便是佐证。由于名校与薄弱学校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薄弱学校生源锐减,名校爆棚的择校局面。
  教育均衡一直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促进教育均衡根本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消除校际之间的差别。遗憾的是,教育均衡喊了这么多年,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倒是防止择校的措施出台了一茬又一茬。其实,消除校际差别并不缺少技术手段,教育均衡包含设施条件的均等化和师资力量的均等化,其中师资力量的均等化比教育的硬件更重要。也就是说,建立教师普遍和合理的流动机制,才是撬动教育公平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杠杆,也只有教师随机合理的分布,才可以有效解决家长对学校选择的纠结。
  实际上,要让教育资源均衡,不妨通过师资的流动、换岗来实现。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都要定期轮岗,每年的流动率达到16%,因为师资的软实力远比教育的硬件来得重要,让优秀的老师流动起来,不但能为学校注入新的动力,也是让学校水平不至于差距太大的方法之一。 遏制住了学校利益的冲动,择校现象逐步退出教育历史舞台。那么,还会有多少家长为孩子上名校冒险假离婚呢?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