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19
星期五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质量认证 -> 认证热点
浅谈我国ISO认证特点带来的时效性
时间:2016/9/27 10:44:11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779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本文结合政治和经济新常态,全面论述了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发展方向,以期为构架我国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在引导市场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与国家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并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维护公众利益,发挥领跑者作用,推动产业升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使命。  

     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认标)在新常态经济下,如何在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之际,抓住机遇,完成使命,推动其作为国际通行的质量与信誉的保证手段呢?下面重点阐述对认标发展方向的拙见。 

     一、发挥认标技术支撑作用,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标准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认证认可大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服务外交外贸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认证认可行业跟其他行业有密切的联系,也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所以制定基础通用的认标是认证认可行业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的认证制度是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相结合,支撑具有中国特色国家推行的认证认可制度和行业基础通用类标准仍然匮乏。认标应加强对于规范我国认证认可活动的基础通用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明确各种认证认可活动的分类,密切配合国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和补充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体系图。 

    二、把握改革宏观大局要求,认标与团体标准协同共进,激发市场活力  

    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到:在标准管理上,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团体标准对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标准化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美国很多ICT(国际贸易中心)企业对于中国推动社会团体制定标准感觉到了很大压力和恐慌,2013年和2014年都在硅谷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而且已经形成了具体应对计划。美国著名的IEEE、ASTM等民间标准化组织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团体标准是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以往政府制定计划,科研部门研发的传统套路,采取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思路来制定标准。使企业真正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步转变成为自主决策者。  

    除了认证认可相关团体标准以外,制造行业的团体标准往往是产品标准,而认证依据不能仅仅有产品指标,还需要有评价方式,分级的指标等等。如果团体标准只有指标,认标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补充,制定配套的试验方法,以提高行业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升级换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坚持创新发展的方向,积极填补社会发展新兴领域和重点领域的标准空白 

     1.面向系统、产业链的认标 

     北美大型购物超市的认证门槛通过对整机的约束,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规范;欧洲生态纺织品认证联盟通过对上游供应商的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简化终端产品认证程序,实现对整个产业链的覆盖;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在新兴产业纷纷推出全产业链的认证业务,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新常态经济下,在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互联网+等一系列新的工业和生活方式的出现,迫使我们要改变原来认证模式,积极思考多样化的认证模式,例如,产品标准和体系标准融合,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融合,认证模式更加多样化,对程序的核查代替常规的工厂检查,市场随机抽样代替常规工厂检查等等。认标特有的制标时间短,能够及时推出新型的合格评定制度及认证标准。

     2.大数据时代的认证行业标准 

     我国的认证制度大多采用第五种认证模式,虽然第五种认证模式采集信息量最大,但是极少关注产品的使用过程和顾客的评价。在大数据面前,传统的认证模式和标准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2014年央视曝光的汽车油耗事件,很多观众在节目播出后,购买汽车时不再采信企业公布的由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油耗数据,转而查阅某些网站信息,而这些网站油耗数据仅仅是将部分顾客填报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平均。

    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战略,不断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国际认证认可标准、规则和技术发展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一是发达国家利用认证标准设置技术壁垒。二是低碳、新能源,信息安全、智能化等新领域认证认可标准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三是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标准化促进政府监管的作用。四是国际多双边合作不断深化。

    紧密跟踪认证认可有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动态,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增强标准话语权,进一步加大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推进优势、特色领域标准国际化,创建中国标准品牌等。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