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25
星期四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动态 -> 国家标准动态
国家强制性标准出台 胎压监测将在未来成为汽车标配
时间:2016/10/17 8:39:32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1833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有资料显示,每年发生在中国交通事故中,约有30%是因胎压过低导致摩擦过热爆炸、或因胎压过高直接引起爆炸,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由胎压问题引起的比率高达50%。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早在2013年初就开始着手制定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经过三年时间的讨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一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主要起草人以及海外观察员等70余名代表于9月27日敲定了《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26149)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这也意味着不久后,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汽车将必须搭载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下文简称TPMS)。

    什么是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是一种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利用固定于汽车轮胎内的高灵敏度微型无线传感装置在行车或静止的状态下采集汽车轮胎压力、温度等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驾驶室内的主机中,以数字化的形式实时显示汽车轮胎压力和温度等相关数据,并在轮胎胎压出现异常时以蜂鸣或语音等形式提醒驾驶者进行预警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从而确保轮胎的压力和温度维持在标准范围内,起到减少爆胎、毁胎的概率,降低油耗和车辆部件的损坏。

    而根据有关专家估算,2015年,我国汽油消耗量1.14亿吨。如果仅保持乘用车胎压正常,每年就可节约汽油消耗101万吨,节约燃油费用76亿元。按乘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8%,节约的能源也会相应增长。所以从汽车安全和节能减排层面来讲,TPMS应与安全气囊、ABS一样作为汽车的三大标配系统。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国内外的应用

    近些年来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将中端车型前装TPMS,而在汽车后市场领域TPMS的后装率也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缺少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要求,中国市场的TPMS应用情况并不乐观。

    反观国外,美国是首个以强制性标准推广应用TPMS的国家,标准于2007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欧盟也于2012年出台了TPMS强制性标准,随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出台TPMS强制标准并要求车辆强制安装;2015年伊朗也出台了TPMS强标。而根据专家统计,2013年全球TPMS需求量已达2939万套,装配率高达33.67%。预计随着欧盟等地区TPMS产品的不断普及,2017年全球TPMS需求量将达到5477万套,年均增长15%左右,装配率有望超过50%。中国市场,2011年前装需求量约为100多万套,2013年增加到247万套,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未来3-5年,将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市场潜力巨大。

    所以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TPMS已经逐渐被各个国家所认可。

    TPMS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会带来什么影响

    早在2011年7月1日,中国相关部门就已经出台了《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汽车胎气压监测系统》(GB/T26149-2010)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四年后2015年3月,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完成征求意见稿,之后经过多次讨论、审议,最终TPMS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出台。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