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18
星期四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WTO资讯 -> 国际新闻
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发布报告 统一全球绿色金融标准
时间:2017/9/8 10:48:43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21502 文章来源:搜狐

                                

  《2017年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中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应当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风险,对投资和融资进行正确的、相应的经济建模。

  “2015年,英国政府宣布对国际气候基金投资58亿英镑,致力于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技术私募股权的绿色金融投资。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提上了G20议程,中英将会进一步紧密合作,在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带领下,共同致力于绿色金融的发展。”英国驻华使馆公使兼副馆长罗廷日前在中英绿色金融论坛上表示。

  当前,中英两国都是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军国”。截至去年,中国总共发行了300亿元的绿色债券。去年8月,我国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旨在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此外,中国建立了5个绿色金融试点区域,以更好地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相关探索和发展。

  英国政府也在不断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其中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在全球发行绿色债券。截至目前,其募集的绿色债券已经超过90亿美元。

  罗廷认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必须要考虑整个全球金融体系的利益,找出背后的经济动机,让整个行业更乐于投资绿色项目。目前,全球的机构基金规模已达100万亿美元,但是其中只有1%投向绿色项目。要想让这个比重稳步提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17年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中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应当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风险,对投资和融资进行正确的、相应的经济建模。

  针对银行和投资者,报告建议其需要进一步识别风险和机遇,同时打造出ESG模型和工具,以进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敏感性分析。

  针对金融监管者,报告建议其要考虑到整个绿色金融的转型,包括强制ESG风险的披露和分析,同时也要更好地落实整个ESG的信托责任。

  罗廷强调,应开发出能更好地评估ESG风险,包括分析和压力测试的方法论。同时,还需要切实完成任务,收集并披露稳定的报告结果和数据,以更好地了解整个行业内的环境信息和气候影响风险。

  此外,在统一全球和各个国家的金融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好地统一绿色标准,将全球或者是国际上的绿色债券、绿色融资的标准与各个国家的绿色标准相协调。

  许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缺乏在投资过程中对ESG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定价的能力;“一带一路”地区需要大量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但其融资方面面临一些障碍;中国发展和开放绿色金融债券市场潜力巨大,但一些障碍限制了外国投资者的参与……针对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报告也给出了相应建议。

  报告认为,应当探索银行绿色授信和绿色融资的方式,开发出更多的绿色信贷工具,并且要打造绿色风险框架,针对不同的资产类别、期限类别做不同的敏感性分析。

  对于投资者,报告强调,在投资过程中要考虑ESG因素,应当审视现有的投资组合,设立一个相应的评分卡或者权重来辨别ESG相应的风险和机遇,发挥股东对于被投资机构的影响力,并且应当建立环境压力测试模型,考虑环境风险的长期影响。

  “政府和监管机构可以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信号,让金融机构有内部的主动性,去分析相应的ESG风险。”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

  对于企业的发展,报告认为,企业应当重新进行战略定位,抓住绿色发展机遇,在某些细分市场获得先发优势,如电动汽车、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与此同时,应加强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给投资者提供更多与气候和环境相关的信息。

  在推动跨境绿色资本的流动方面,报告提出,首先,要统一绿色定义和认证的标准,使国内外绿色定义和认证标准一致化;其次,建议建立国内外投资者的互动平台以及绿色债券数据库和指数。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