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20
星期六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热点新闻 -> 国内新闻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中国标准要输出世界
时间:2018/1/19 10:59:44 作者:周莉 浏览次数:417 文章来源:芥末堆



    芥末堆讯,1月15日,教育部于今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据悉,这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由地方和高校在3200多门课程中首先推选出1383门,再优中选优选出的。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背景以及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有关情况。他表示:“之所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主要是基于两个判断:一是我们认为这件事有重大意义: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二是因为这里有重大机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

    我国很早就开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

    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教育部于该年8月派出了考察团赴美国、日本进行考察。

    2013年4月,中国多所高水平大学,包括北大、清华,就开始在国际著名的课程平台上开课。

    2013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网络开放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在顶层设计方面做了制度安排。2013年10月,中国第一个慕课平台上线。

    2014年4月,教育部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多家慕课平台也开始上线服务。

    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也促进了慕课的开展。

    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慕课建设要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加强应用共享,加强规范建设。

    2016年6月的《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保障。

    2016年9月的《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2017年,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启动。

    在推进思路上,高岩表示,我国的慕课建设从一起步开始就明确了要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因此其主要定位于大学内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兼顾社会学习者,跟国际上发达国家慕课主要应用于社会学习者不一样。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宜采取统一的模式,因此中国的慕课既借鉴发达国家慕课“大规模”的特点,也采取大规模开放和小规模定制并重多种模式建设。

    据悉,有关高校和机构已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多门慕课上线,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修慕课。中国慕课数量3200多门,现居世界第一。

    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等高水平大学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整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70%。以院士、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名家名教授领衔的课程340门入选,也占70%。

    选课超过10万人次的课程有78门,占了16%。如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选课人数达到了85万人次,北京大学在国际平台上限的《Chinese for Beginners》(《初级汉语》)选学人次达到了45万人次。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岩表示,到2020年,教育部要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再认定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合计推出1万门国家级的一流精品课程。同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的精品课程,用这两个1万门,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跃上新的台阶。

    此外,还要制订中国的慕课国家标准,力争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为世界慕课标准提供中国方案。最后,要通过大力推进建、用、学,把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和边远地区薄弱高校。

    慕课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而且将日益成为争夺教育对象、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而中国的慕课建设起步不晚,跟世界最发达高等教育强国在同一起跑线上。高岩表示:“如果积极作为,就能赢得未来,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