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3 月
29
星期五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热点新闻 -> 国内新闻
如何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科学标准
时间:2018/5/23 9:58:23 作者:刘士林 浏览次数:8244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报


 

  产城融合发展是一个已持续谈论多年、但仍未解决的问题,不论是针对过去一段时期的“土地城镇化”“城市大开发”,还是针对以后主要以城市双修、城市空间治理和微更新构架一个科学的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标准体系,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才能做好这个标准体系,笔者有简单三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是如何正确认识产城融合的问题。只有找到原因,找全原因,才能出政策、定标准。产城融合问题讨论了差不多有十年,主要原因是对于新区有城无产、人气不足等问题,一般把问题归罪于政府的主导,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以一把手项目为例,一旦城建项目出了问题,当初起决定作用的“一把手”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城市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很复杂,“一把手”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不仅深受当今各种人物、思想、言论、建议的影响,也和他“身边的人”,如研究室、开发商、评审专家等缠绕在一起。“一把手”在本质上是“一个城市社会关系的总和”,表面上是“一把手”拍板,但实际上明里暗里参与的主体众多,具体谁是真正的决策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理解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关键所在,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充分认识社会土壤。认识社会土壤有什么用?主要提醒我们在做指标体系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相关标准。我们现在做标准时往往习惯于照搬西方,而这样做出的标准不仅无助于我们城市的建设和治理,往往还是很多新问题和新麻烦的制造者。

  二是把握产城融合发展的最新特点和趋势。由于中国城市化很快,很多问题也随之变化很快,有些几年前的问题,几年后可能已经不是问题了。而那些越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解决的就会越快。产城融合问题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要知道产城融合问题的最新变化和趋势。现在更应该讨论的是“城城融合”,比如智慧城市规划、海绵城市规划等,如何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也就是我们说的多规合一问题。不能就产业规划讨论产城融合,因为只讨论产业规划,产业如何融入城市,而不考虑新区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新区产业规划和城市其他规划的融合,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产城融合的。就标准而言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产城融合标准必须要兼顾其他领域和行业标准,要研究其他标准,避免各标准之间打架,并引起相关部门之间的扯皮。

  三是如何做好和用好标准体系的问题。产城融合是城市治理的内容,目的是实现有效的城市治理,或是治理城市病,包括过度集中引起的城市化过度,以及由产城不融合引起的城市人气低迷。要实现城市治理的目的,标准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挥棒。这需要先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目前,我们很多城市评价指数,四级指数往往做得过于简单,一般只有几十个,这与城市本身的复杂性是不相匹配的。由于指数框架过去粗放,在实际使用时人们往往无所适从。要想做出一个好的指数体系,需要从城市管理治理精细化出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绣花”精神,结合城市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城市的需求,以不厌其烦的精神做出可以与城市复杂性相匹配的指数体系。而如何才能把握住城市的需求,特别是个体的需求,这就要踏踏实实地做调研,并在指数设置上下功夫。如果做得太简单和太轻易,最后也是没有办法落地的。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