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19
星期五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独家 -> 标准经纬
地沟油之乱,更需标准治乱
时间:2011/9/19 10:11:47 作者:清 浏览次数:787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来,沸沸扬扬的地沟油荣登舆论的最具炒作话题之首,谁让事关每一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大忌?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多年来,地沟油屡打屡禁不绝,除了不法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外,针对地沟油的监管漏洞也让地沟油造假很轻易过关。有专家指出,“经提炼的地沟油,若以当前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检测,也都可能过关。”因此,近日卫生部表示,目前卫生部正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
    听到此,想必很多消费者都不禁诧异,作为食品安全的质量判别、保障,国家标准缘何如此不济?网友“落单孤雁”称,“‘油掺油,神仙愁’,如今,消费者愁,恐怕作为地沟油的市场监管者,政府更愁!”网友“一骑红尘”表现的则更多是诧异,“地沟油喊了已不是一年、两年,缘何到现在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地沟油的国家检测标准?”
    据此,编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2716—2005)中,关于食用油的理化指标检测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游离酚(棉籽油)、总砷、铅、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农药残留共9项指标,分别对植物原油和植物食用油进行不同的标准检测。
    然而,植物原油、植物食用油均不是地沟油。而标准里这9项基本的食用油检测指标,即使是地沟油炼出来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无法针对地沟油去进行辨别性检测。据悉,目前国内尚未有检测地沟油的统一标准,仅凭肉眼或味觉难以分辨,就连技术部门也需要通过多种测量与综合分析才能鉴别得出。为了规避相关检测,地沟油生产商可能会在加工工艺里添一些像火碱之类的,来消除它的酸价。
    典型的标准缺失与标准滞后!标准对地沟油的监管漏洞,使得不法分子敢于频频挑战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心理承受底线,让有毒的地沟油蒙混过关,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民众的餐桌之上。而且,食用油标准的滞后,一定程序上反映出我国目前的标准现状,面对时代发展的快节奏和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应对,更多的是一种无力。
    不过好消息已经传来。据卫生部表示,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的统一部署,卫生部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并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权威专家和相关机构在内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对相关技术机构研发的检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
    对此,编者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消息,最起码,在违法事实和舆论压力的面前,相关市场监管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补救、改正的积极行为。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或许是国家标准滞后、缺失的漏洞太多,或许是官场应付事发舆论的消极被动,为什么总是在真实的事发后才见补救行动。为什么不能早点把事情做在前面?
    此外,对地沟油,除了标准的更新补救外,更应针对地沟油的标准产业链按环节,有计划的分布瓦解,环环相扣。有效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还需从地沟油的原料源头、流通和终端使用加强监管。政府不仅仅要加强监管,更要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关注对生物柴油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市场供需渠道的疏浚,加大产业、社会投入和市场监管,规范地沟油、潲水油等一系列油品的收集、流通和产销;作为企业、商贩,金钱之下更应规范经营,不贪违法之财就已足够;而消费者自己更应学着保护自己,不仅仅积极地参与和举报,更要自主的学习、不盲从舆论炒作。大家齐心,让理性聚集起食品安全的舆论压力,捍卫自己食品安全的权益。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