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20
星期六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独家 -> 标准经纬
标准之下,添加剂如何上桌?
时间:2010/4/29 14:15:05 作者:清 浏览次数:5556 文章来源:国家标准频道独家评论

又逢“五一”,家人相聚,美食必不可少。清晨,打开网页,熟牛肉中的“卡拉胶”又成为热点,位列百度前排。细细数来,从苏丹红、瘦肉精到三聚氰胺,从面粉掺石灰之假闻、再到今天的熟牛肉的着色剂,问题曝光背后,不禁要问:标准之下,添加剂如何上桌?

 

 

 

饕餮诱惑 敢问标准知多少?

诱惑至极的鸳鸯火锅,香甜的粥品、蜜饯,缤纷糖果……美味食品的背后,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有时,它比“魔术师”更加神奇,瞬间让食物“盛装”登场,不再腐烂。但鲜为人知的背后,面目竟丑陋如斯。

据最新统计,我国食品添加剂共22类,近2000个品种,其中香料就1000余种。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划分,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等。零零总总,无分巨细,除少量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外,大多数都有单位内最大使用量的明文规定,从0.012g/kg30g/kg不等。常见的像作增味剂使用的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在调味品中,最大使用量为1.0g/kg;乳化剂中的铵磷脂,在巧克力及其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10.0g/kg;作为面粉处理剂使用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在发酵面中,最大使用量为0.06 g/kg;作防腐剂使用的苯甲酸及其钠盐,浓缩果蔬汁(浆)中最大使用量为2.0g/kg,耗油、虾油、酱及酱制品为1.0g/kg,葡萄酒、果酒为0.8 g/kg,碳酸饮料仅为0.2 g/kg

如此数据,多不胜数,敢问一句,这些作为常识性的数据,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有谁知道?又有谁在食品选购中与标签上的内容进行核对?市场监管,无法如想象之严格,作为消费者,不清楚这些,安能不被唯利是图的厂商欺诈?面对政府及媒体,老百姓这少得可怜的知情权,咋样才能得到实现?

 

 

 

标准先行 企业重责难逃

食品添加剂,这柄“双刃剑”要想舞得好,必须标准先行。目前,食品添加剂领域内,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已于20078月修订,20086月实施。可是标准实施后,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仍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企业重责难逃。

违法一:部分企业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说起食品添加剂,它还真冤,枉为有“毒”人士背了黑锅。先说说三聚氰胺吧,想必很多人还不知道,它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俗称“蛋白精”。主要与醛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来生产塑料,是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器等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其最大优势在于含氮量高达66%,只要往兑了水的牛奶中掺入少量,那奶品的蛋白质含量肯定会“显著提高”!

三聚氰胺是食品添加剂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君石,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解释说,三聚氰胺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被人非法添加的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进入人体,尤其是代谢能力较差的婴儿,很容易通过血液循环,在肾脏内沉积形成结石,堵塞肾小管,最终造成肾衰竭。

什么是非食品添加剂?就是那些已经被证实了的,对人体有巨大危害,但确实能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绝大部分为工业所用,且未经国家食品卫生部门批准,或者已被明令禁用。一旦添加到食品,将不可避免的引发中毒、死亡等遗憾事件。

违法二:超范围、超限量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生活中,近两千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都能找到相关规定。超出标准规定的最大剂量、种类及适用范围使用的行为,都违法,是涉及食品安全的查处重点。

据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范围内10类涉及水果、大米、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葡萄酒等重点食品的质量监测结果中,2523组抽样中有2272组合格,平均合格率为90.1%。剩余的10%中,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几乎占了全部。与此同时,053月在福建省福州市区销售的辣椒制品、番茄酱、肉制品的质量检测中发现,抽查的95个样品中,12个样品的防腐剂(苯甲酸或山梨酸)4个样品的甜味剂(糖精钠)都在超限量使用。标准中明文规定,膨化食品中不得加入糖精钠和甜蜜素等甜味剂,但是在近几年的质量抽查中,仍有不少膨化食品在违规添加。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事情不大,但影响不小。究其根本,多为小企业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造成,“三精水”勾兑山葡萄酒、低亚硫酸钠(保险粉)和焦亚硫酸钠速冻虾仁等事件,生活中比比皆是。企业如此行事,不禁要问,我们的生命安全,谁来保障?

 

 

 

市场监管  标准何时真正“落地“?

食品添加剂的市场监督与管理,是质监、工商等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如何更好的帮助企业完善添加剂使用制度、规范添加剂使用行为,是质监部门需要思考的。

参考众多资料,国家标准频道认为:首先,应结合目前国内食品行业现状,将已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继续细化,在控制添加剂种类的基础上,引导企业规范使用。并且,通过对市场各类添加剂种类和使用量汇总,要让企业、市场、消费者都明明白白地知道,这类食品到底含有怎样的添加剂?多少剂量才能保障安全?

其次,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技术优势,关注添加剂的食品产销跟踪。企业购进的添加剂质量如何?生产环节的损耗与规范配比、成品中残留剂量的测量,还有食品添加剂的诚信标注等环节监管是否到位?帮助企业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添加剂使用方案,引导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正确认知。原来,质监工作如此重要。

还有,提升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关注细节。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不仅仅是添加剂的登记备案和产品抽样检验,更多的是一种思考。食品添加剂,虽然功能必要,但毕竟是化学药品,特别是在如今复合型添加剂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指导企业既减少添加量,降低企业成本,又能达到食品所要追求的色、香、味等卖相需求,保障国民健康。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更用心、更细致的服务来实现。

 

总结全文,国家标准频道认为,食品添加剂是否该加,这个问题争论并无必要。食品添加剂,对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发展食品工业的作用有目共睹。食品安全之责,并不在于添加剂本身,而在于企业缺乏自律及市场监管不到位——过量添加或添加了非法物质,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具体如何改善、实施,相关人士请多思量。民以食为天,古人尚且知牧养万民之要,何况现在乎?切勿再让添加剂“绑架”了我们享受生活的心情!

 

 

            本稿件为国家标准频道CHINAGB.ORG独家评论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