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5 月
7
星期二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标准·生活 -> 低碳·标准 -> 节能生态
专家称中小企业低碳创新与发展往往“三缺一”
时间:2011/12/13 14:42:37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1902 文章来源:中国低碳网

 

 


        “推进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不能总是‘三缺一’啊!”昨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首席代表助理兼国别项目主任罗响说。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召开的“中国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研讨会”上,罗响说,中小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企业、技术和资金四方共同努力,可“很多时候就像打麻将一样,总是‘三缺一’。这个‘一’就是‘资金’。”
  他分析说,眼下,中国不缺少政府的政策的机制,不缺少企业家,也不缺低碳技术,缺的就是资本,或者是缺少能点石成金、懂得资本运作又对清洁能源和新技术有着深刻理解的资本家。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推进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报告》也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少,可抵押物少,难以通过贷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取足够资金。上述研究报告称,特别是2010年初以来,在紧缩财政政策下,银行信贷规模总量减少并实行信贷配给,其直接结果之一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更加困难。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能源等价格的上涨,中小企业对运营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多。
  此外,国家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调整资源税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更加突出。
  中小企业已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22日在江苏南通主持召开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切实把财政税收金融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并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及时完善政策措施。”
  “整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抗风险的能力也不足。”研讨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信息处处长陈新说,如果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大问题,社会就会不稳定,政治也会不稳定,这是大事。
  陈新列举了一连串数字以显示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0%,占就业总人数的70%,占税收的50%,占新产品开发的80%以上,占发明专利总数的65%。
  就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陈新说,《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500多亿元。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在这方面的投资规模还将大幅度增加。
  他告诉在场的中小企业家们:“对于技术进步,包括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肯定是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重点。”
  记者获悉,世界自然基金会昨日在京启动了“气候创行者”项目,计划从2012年起扶持一批拥有创新性低碳技术的中小企业。首批企业将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英低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4个单位推荐的名单中选出。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执行官关德辉告诉记者,入选后,企业将获得包括政策、资金、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可以通过国际化平台推广其技术与产品。
  中科院的研究报告也建议,选择技术基础好的地区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加强中小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并与相应的融资体系相衔接,围绕低碳技术商业化需要,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采取进一步向低碳技术创新倾斜的投融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低碳技术创新,重新评估碳交易市场对中小企业低碳发展的诱导机制。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