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4 月
29
星期一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WTO资讯 -> 国际贸易
中非贸易50年成果显著 规模逐渐增大
时间:2008/5/30 6:04:24 作者:李文锋 浏览次数:913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06年适逢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贸易也走过了50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非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规模逐渐增大,质量不断提高,内涵日益丰富,关系愈加密切,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明证。

  1950年,中非贸易额仅为1200万美元,1955年上升为3474万美元,1965年达到2.5亿美元,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非贸易最好成绩。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十分重视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中非贸易额取得年均增长3.6%的好成绩。90年代,中非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不少年度的增幅在40%以上。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05年则达到397.4亿美元,是50年前的800多倍。

  中非贸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中非贸易额从1950年的1000多万美元增长到1亿美元用了10年时间,从1亿美元到10亿美元用了20年时间,从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也用了20年时间,而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近400亿美元,仅仅用了4年时间。尤其是2001年以来,中非贸易额每年以接近40%的速度递增,充分显示出中非贸易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非贸易发展的另一特点体现在质的根本改观上。首先是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上世纪50年代,主要以棉花、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60年代至70年代则以轻纺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逐步增长;90年代中国对非洲出口的商品从以纺织品、轻工业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为主。2000年以来,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总额的50%以上。

  中非贸易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是贸易方式日趋多样。中非贸易50年来经历了记账贸易、易货贸易、现汇双轨制贸易,发展到以现汇贸易为主的阶段。目前中非贸易已由初期民间贸易发展到一般贸易与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多种方式的相互结合。尤其突出的是贸易区域更加宽阔。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已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少数北非国家发展到今天遍布非洲各个角落。特别是中国同非洲经济最发达国家南非建立外交关系,有力地推动了中非贸易的发展,到2005年中国对非洲出口超1亿美元的国家已达26个,中国从非洲进口超1亿美元的国家达18个。

  进入21世纪,中非贸易关系更加密切,成果更加显著,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国先后同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35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自2005年起中国给予29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190种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大部分为有关非洲国家的优势产品。这些互利互惠的协定、机制和政策,无疑对中非贸易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人们有理由相信,50年亲密合作与往来,造就了中非贸易辉煌的昨天;中非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不断前进,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