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English
      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势产业地图首发式于4月15日(校庆日)隆重举行!        国家标准委等部门最新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中外标准数据库》即将上线!      中国行业标准题录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综合资料索引数据库即将上线!
2024 年 5 月
18
星期六
   
  
  
·多语言频道即将开通!
当前位置:首页 - > 热点新闻 -> 国内新闻
安康四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时间:2010/10/22 8:47:13 作者:陈本文 浏览次数:794 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0年9月25至27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验收专家组对安康市建设的汉滨区国家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汉阴县国家优质富硒油菜标准化示范区、宁陕县猪苓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白河木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了现场审核验收,这四个示范区均为国家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本次都以高分顺利通过了验收。

    汉滨区国家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

    汉滨区位于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中部,跨汉江两岸。国土总面积3652平方千米。全区4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876个行政村,69个居委会。人口98.9万,其中农业人口77.22万人,是陕西省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

    汉滨区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条件十分优越。全区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为主的农业骨干项目生产格局。其中生猪产业以月河流域的养殖为基地,带动全区生猪产业快速发展,年出栏生猪30万头。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09年从美国直接引进500头原种猪,结束了陕西没有直接引进国外种猪的历史,企业是安康市唯一的省级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其生产的原种猪、二元母猪和“朝天河”牌饲料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安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国家级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由汉滨区人民政府承担;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汉滨分局、汉滨区畜牧兽医局、安康学院、建民镇人民政府、汉滨区新城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参加;安康市汉滨区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汉滨区清安养殖有限公司抽调业务骨干具体组织实施。

    近年来,汉滨区委、区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阳晨牧业公司、清安养殖公司等大型养猪场为基地,建设从原种猪场、二元母猪扩繁场到商品猪场的生猪品种标准化三级繁育体系。二是以“陕西省阳晨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北京大红门安康食品公司为龙头,建立“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大红门”富硒猪肉系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大中城市,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三年的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全区生猪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有力推动着全区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 经济效益

    1、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

    从2007年末到2009年末,示范区畜牧业产值从3.5亿元增加到1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30%提高到38%;生猪出栏从34万头增加到68万头,提高了34万头。根据省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汉滨区在全省107个县(区)基础母猪存栏量、饲养量和出栏量三大指标的考核中,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位。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298元增加到527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20元/年,提高了33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示范企业养猪收入从2007年的85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560万元,增长10倍。

    2、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

    2007年生猪养殖专业户85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09年底全区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2100余户,比2007年增加125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861个,比2007年增加505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5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区生猪出栏总量的45.8%,高出全省6.8个百分点。

    (二)社会效益

    1、政府放心老百姓满意

    通过示范将会大幅度提高无公害生猪标准化水平,违禁药物的使用基本杜绝、违法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现象基本消失。极大地促进了政府放心肉工程的顺利实施,满足了老百姓对安全猪肉的需求。

    2、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

    2007年末到2009年末,全区二元母猪和PIC父母代基础母猪的存栏从1200头增加到45000多头,增加了43000多头,良种母猪的总量占全区能繁母猪的8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07年末提高了50%。全区生猪良种率从30%增加到80%,提高了5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3、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汉滨区的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进行。生产以安康阳晨牧业、清安养殖公司为龙头,以汉滨20个畜牧强乡镇为基础,数十个高标准规范化养殖场家为示范点,带领数万个养殖场户向更大规模发展。科技开发方面由安康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领衔,联合依托单位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汉滨区畜牧兽医中心的专家及青年学者,构铸一支强大的无公害生猪科技研发生力军,同时通过省人事厅外专局及市、区科技主管部门与国外的专家学者,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立起广泛的科技合作交流体系。

    (三)生态效益

    由于项目区处于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采取了“三化和三同时”的技术方案。即对养猪场废弃物采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工艺路线;环保工程同养猪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技术路线。养猪场废弃物全部转化为资源,汉滨区环境监测站对经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取样监测,监测结果均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二类水域标准。由于把种养殖业进行了有机结合,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猪产生污染物量为COD50克/天、氨氮10克/天,其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COD:22.867万吨/年、NH3—N:12.8万吨/年。

    汉阴县国家优质富硒油菜标准化示范区

    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依巴山,凤凰山横贯东西,汉江、月河分流期间,形成三山夹两川的地形。全县辖18个乡镇,179个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有耕地31.36万亩,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4万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22元。汉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是安康的优质油料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较大、品质优良,并富含硒元素。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组建的龙头企业汉阴县油脂厂生产加工的汉阴菜籽油,享誉省内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工业生态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将油料产业作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加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申报油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0万亩,中心示范点面积1000亩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5月正式申报立项,2008年3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优质油菜标准化中心示范点2个,完成示范面积1000亩,全县标准化种植油菜10万亩。

    示范区建设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后,油菜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广大农户标准化种植水平和油菜种植单产大幅提高,2010年全县油菜籽产量达到2.01万吨,总产值达7120万元。项目区与示范前相比面积6万亩增加到10万亩;平均单产由152公斤增加到178公斤;总产量由0.912万吨,增加到了1.78万吨,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效益。由于油菜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油菜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壮大了工业经济,促进了商贸流通,繁荣了市场经济,刺激了消费增长,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生态效益。油菜是一种经济作物,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油菜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使汉阴油菜种植形成了规模化栽培,为山川秀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对调节空气环境起到了环保的功能。

    宁陕县猪苓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陕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海拔540—2965米,森林覆盖率达90.2%,年平均气温12.3℃,多年平均降水量921.2毫米,宜种猪苓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加之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环境,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使宁陕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猪苓最佳适生区之一。

    宁陕县人工栽培猪苓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群众在长期的猪苓半野生栽培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栽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大规模人工种植。2007年,宁陕县申报了国家级猪苓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并于2008年2月18日被国务院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根据《宁陕猪苓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要求,该项目承担单位为县政府,具体实施单位有县质监局、科技局、旬阳坝镇、江口镇等,建设期为三年,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12月底结束。项目实施以来,宁陕县围绕“打造秦岭药谷,建设猪苓之乡”的目标,按照项目要求,大力推行猪苓标准化种植,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取得显著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一是猪苓种植初具规模。通过三年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全县猪苓种植面积达到了全覆盖。从2004年开始,宁陕县大力发展猪苓种植产业,2007年全县猪苓种植67.9万窝,到2009年已经达到86.4万窝,种植数量增长18.5万窝,平均年增长12%。全县广大农民种植猪苓积极性显著提高。2009年,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相继引进、探索出了半野生猪苓种植技术和立体化种植模式,将种植范围扩大到全县11个高山乡镇、53个村、130个村民小组,并初步建成江口、旬阳坝、新场等8个猪苓生产示范基地乡镇、10个示范村、覆盖农户10000户,形成了以“两沟一线”(江口冷水沟、旬阳坝大茨沟和高速路沿线)为主的三大猪苓产业带。

    二是经济效益显著增长。2009年全县猪苓总产量达到400吨,比2007年的猪苓总产量280吨增长120吨,平均每年产量增长20%。2009年全县猪苓产值达到2000万元,比2007年产值1400万元,增加了600万元,猪苓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6%。示范区种植农户收入由2007年的人均500元,提高到2009年的900元,人均增长400元。农户在项目实施中真正得到实惠,仅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发展猪苓30.8万窝,新翻12万窝,实现产值19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猪苓地存数量达到100万窝(2500亩),产值7000万元,走到了全国猪苓大县的前列,猪苓产业已成为宁陕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

    白河木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白河地处陕西南部,安康东部,西接旬阳,三面环楚,素有“秦头楚尾”之称。全县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辖9镇6乡124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0.85万人。县境内山大沟深,植被丰富,全年气温平均15.6摄氏度,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土壤富含钾、硒等微量元素,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300-900米。白河木瓜历史悠久,“花果兼美,色香俱佳”,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又是重要的医药、化妆品原料,更是白河县重要的农特产。白河县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和地理条件优越,是全国木瓜生长的最佳适生区。白河木瓜也因其品种优良、绿色无公害,而成为全国木瓜产品中的佼佼者,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木瓜系列产品相继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安康市特色产品等名优称号,尤其是县委、县政府提出将木瓜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发展战略后,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新技术,建立科研项目,招商扩建深加工企业。三年来,在全县15个乡镇113个村,累计栽植木瓜10.7万亩,其中连片栽植6.4万亩、零星栽植4.3万亩,超过5000亩的有3个乡镇, 2000亩以下的有8个乡镇,超过1000亩的有6个村。目前已有4.5万亩开始挂果。全县现有逸酒酒业有限公司、陕西天裕白河公司、百益木瓜饮品厂、圣宝木瓜饮品开发公司四个木瓜产品加工企业。2008年以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亲切关怀下,经过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白河县木瓜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厂、卡子两镇建立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万亩,按照“集中联片、便于管理”的要求,在中厂镇的顺利村和卡子镇的桂花村确定了300亩的中心示范点,带动了白河县9镇6乡的木瓜栽植。示范区建成区内木瓜病虫害发生率下降40%,木瓜亩产大幅提高,平均每亩增产30%,预计到今年年底木瓜栽植面积达11万亩,木瓜产业总产值将过亿元。

 



  国家标准频道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文章注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的,版权均属于国家标准频道(本网站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文章;已经与本网站签署相关授权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家标准频道”。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站注明 “来源:XXX(非国家标准频道)” 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邮箱:service@chinagb.org